JHD|红砖绿庭——成都东原 · 晴天见示范展示区

JHD|红砖绿庭——成都东原 · 晴天见示范展示区

我相信有情感的建筑。“建筑”的生命就是它的美。这对人类是很重要的。对一个问题如果有许多解决方法,其中的那种给使用者传达美和情感的就是建筑。

——路易斯·巴拉干


项目名称:成都东原 · 晴天见示范区

项目业主:成都东原地产

建筑设计:JHD建筑

项目地点:四川 成都

项目规模:28,038  

设计时间:2016

项目阶段:已建成(示范区)

摄影:存在建筑

 

东原晴天见项目位于成都市东南方向龙泉驿区,介于绕城高速与三环路之间,距成都市中心直线距离11km,距离成都双流机场直线距离21km。基地西侧为占地1700亩的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,有在校师生12000余人,是洪河片区重要的文化中心。基地北侧,东侧及南侧均以居住区为主。

设计概念——学院 

本项目作为东原集团在成都的重点商业居住项目,如何延续片区浓厚的人文教育文化气息,如何传达本项目独有的特质显得十分重要。业主与我们决定打造一个具有高等学府文化气质的社区,将社区的建筑及空间尺度融入高等学府雅致、文化的特质,塑造“学院派建筑风格”,形成舒适宜人的空间尺度,营造人文气息浓厚的示范区及商业氛围。

 

总体布局——内聚 

项目面向西侧主要道路洪河大道中路,车流人流密集,入口空间该如何处理?首先,方案将入口空间界面整体向内退让一定的距离,加之景观适当的遮挡处理,远离车流的吵闹,其次将入口向内进,形成一个尺度怡人的安静、内聚的广场空间,建筑呈半围合的姿态环抱展开,一条东西向的轴线沿入口广场向居住区内延伸,这个入口广场既是整个社区的主要入口、主要形象展示空间,又是一个邻里日常生活的广场空间,邻里间的日常生活在这里展开,广场中央的建筑是销售中心,两侧的社区商业则左右对称沿街水平向展开。

 

广场空间——尺度 

项目主入口广场学府广场空间尺度尤为重要,我们对广场的尺度、比例进行了详细的推敲,力争做到建筑空间的长宽高尺度比例适中。通过多次三维模型的反复推敲与对比,最终确定了30米乘30米的方形广场尺度,两侧建筑高约10米,宽高比1:3,广场中央的入口礼仪建筑“学院礼堂”高约15米,宽高比约1:2、空间感受怡人。同时,整个中央广场及两侧的商业退后了城市道路约20米,加之两侧景观树木、台阶矮墙的半围合遮挡,这样既能保证一定的视觉效果,又有一定安静环境,广场两侧的木平台阳伞座椅,中央的水景都使人们在这个内凹的广场能够安静的停留下来,就这样, “学府广场”得以呈现。


参观流线——舒适 

与业主方及营销策划积极配合,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示范区开放展示的访客流线设计,详细规划了访客从入口落客广场—临时停车区—沿街商业展示—学府广场—“学府礼堂”(销售中心)--样板房庭院这一参观主动线,详细规划设计了这一主动线上访客所看到的、感受到的充满学院气质的建筑、景观空间氛围。

学院大堂——典雅

示范展示区最重要的建筑就是营销中心,其建筑的形象也充分展示反映了项目的文化内涵,需要给访客留下深刻的印象,该如何表达本案的文化内涵?如何展示学府气质? 

方案在内凹型的入口广场的中央决定用一个端庄典雅“学院大堂”这样一个建筑形式来表达营销中心。它是整个项目的核心,先期作为整个项目的销售及展示中心,将来作为居住区主入口及服务中心来使用。

建筑立面设计我们借鉴西方古典建筑经典的三段式造型,采用“横三、纵三”段的设计手法,同时加以现代化的演绎,通过仔细推敲建筑各部分的比例、尺度,虽然主体建筑只有两层、局部三层高,但做到了建筑虽小但不失以庄严的气质。门楼立面主体采用暗红色尺寸较小的面砖,入口部分采用米黄色石材幕墙墙面加以强化,门楼顶部以深咖色金属铝板收头,强化其水平向线条,显得大气沉稳。两侧围合建筑的稍微压低更加突出了主体建筑,这样的建筑手法给人一种”学院礼堂”场景的带入感,使得访客感受到了浓郁的学府文化气息。

沿街商业——情调 

中央“学府广场”两侧的建筑转折到沿街方向后水平展开,建筑立面在这里变的更加丰富多彩,采用形体的咬合穿插,将现代的玻璃幕墙与传统的红砖及石材进行虚实对比,打破传统沿街商业的单调感。在建筑二层设置挑廊,将商业人流引入二层的同时,为商铺营造出开敞的户外空间,阳光,外摆,绿植,在这里可以享受休闲而富于小资情调的时光,充满阳光明媚的学府生活自然而然。






 

细节设计——精致 

小尺度的建筑就更需要细节的设计与推敲,在本次设计中,我们对建筑的外立面各部分进行了详细的细部设计,仔细推敲各部分的细节比例,再寻找最适合的建筑材料加以表达展现,同时积极配合现场施工,做到了项目的高完成度,保证高品质的成都东原晴天见项目能够完美呈现。